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聚焦 >  >> 
效果衰减 增强指基超额收益走低
来源:中国基金报      时间:2023-07-31 09:32:36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随着市场有效性增加,打新收益萎缩,以及机构间量化投资的激烈竞争,近年来指数增强基金的增强效果有所衰减,今年以来,近一半的三大指数增强基金平均增强收益不足1%,三大指数增强基金年内平均超额年化收益创近四年新低。

多位投资人士表示,指数增强基金阿尔法收益下降是必然趋势,但从技术迭代驱动量化投资的角度,公募量化发展仍具有乐观前景,基金公司将从完善研究模型、迭代优化策略、提升收益性价比等方面持续努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资料图)

超额收益创四年新低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全市场具统计数据的57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今年以来超基准收益为0.42%,相比2020年~2022年15.04%、4.28%、1.13%的平均超基准收益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证500、中证1000等主流指数方面。数据显示,中证500指数今年以来的平均超基准收益仅为0.76%,叠加管理费率和交易成本,相比中证500宽基指数,收益率优势和性价比降低了不少。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154只三大主流指数增强基金中,71只产品平均增强收益不足1%;三大指数增强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超额年化收益处于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针对上述现象,兴全中证800六个月持有基金经理张晓峰表示,主流指数增强基金超额收益下台阶,原因可能包括:市场投资范式变迁导致有效因子变化,之前受益的风格受损,影响增强效果;网下新股红利衰退,对指增基金的增厚作用下降;该品类受到关注后规模上升,管理难度增加。

沪上一位指数基金经理从海外市场发展经验的角度分析,由于价值发现和研究覆盖越来越充分,指数增强基金的Alpha持续下降是必然的,而且越大的指数,超额收益越不好做。

马芳认为,长期看超额收益一定是下降的,但中期公募主动量化仍有较乐观的发展前景。最近十几年技术进步非常迅速,大数据、算力、人工智能都对量化投资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和落地还可能带来量化策略的进一步提升。

三大主流增强指基

规模超1300亿

虽然指数增强效果衰减,但相比主动权益类基金,仍显示出较强的吸引力。截至2023年二季报,上述154只增强基金总规模达到1353.33亿元,比去年末增加近200亿元,规模增幅达到17.2%。

赵云煜认为,指数增强产品的收益可以分解为Beta和Alpha两个部分,即基准指数的收益加上跑赢基准部分的超额收益。相较主动权益产品,指数增强基金在Beta端更为清晰透明,比较不容易出现风格漂移。今年市场偏弱,偏股基金表现落后于指数,指数增强产品更能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上述沪上指数基金经理也说,“目前指数增强策略效果存在较高的胜率,随着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个股的选择越来越难,指数增强产品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选股难度,从而受到资金青睐。”

基于对当前市场格局的分析,多位行业人士认为需要通过提升收益、控制回撤,持续完善研究模型、迭代优化策略等,提升指数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张晓峰表示,虽然市场投资范式会周期性发生变化,但基金管理人一直在挖掘新的有效因子,寻找有效策略。相比纯数据挖掘出的因子,能够体现价值投资思想且符合商业逻辑的因子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有望长期贡献稳健超额收益。

“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要做好增强收益,就要与市场一起进步,提升投资技术,找到其中的盈利机会。”在赵云煜看来,评价指数增强基金的效果可以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去考察。收益角度,不断跟进市场变化,提升技术手段,改进模型效果是必经之路。从风险角度,控制产品的跟踪误差和回撤等风险指标也是做好产品管理的重要工作。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